客户情况:
客户是制药厂,主要生产抗生素原料药,年产量达 500 吨。在生产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废水,这些废水成分复杂,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,像残留的抗生素、各类中间体等,还包含悬浮物以及 Fe³⁺、Cu²⁺等部分重金属离子。具体来看,废水的 COD 值在 8,000~12,000 mg/L,BOD₅/COD 为 0.15,可生化性较差,SS 含量处于 300~500 mg/L,Fe³⁺浓度在 5~10 mg/L,Cu²⁺浓度为 2~5 mg/L。由于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无法让废水达标排放,所以需要结合活性炭吸附进行深度处理。
处理方案:
处理时,先进行预处理。第一步是混凝沉淀,投加 PAC(聚合氯化铝)和 PAM(聚丙烯酰胺),以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胶体有机物,使 SS 降至 80 mg/L 以下。接着进行 Fenton 氧化,调节 pH 至 3~4,加入 H₂O₂和 FeSO₄,分解大分子有机物,将 COD 降至 4,500 mg/L。
预处理之后,便进入活性炭吸附系统。这里选用的是柱状椰壳活性炭,其碘值≥1000 mg/g,粒径为 8×30 目。吸附塔采用碳钢防腐材质,内设布水板及多孔分布器,单塔装填量为 2 m³,共 3 级串联,总接触时间 60 分钟,流速控制在 0.5 m³/h,气水比 3:1,通过微孔曝气辅助解吸。饱和活性炭会定期(每季度)进行热再生,在 600~800℃氮气保护下,再生效率≥90%。
处理效果:
经过活性炭吸附处理后,出水会进入反渗透(RO)膜系统,进一步截留残余的有机物及重金属,最终出水能够达到《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,即 COD≤50 mg/L,重金属≤0.5 mg/L。
从处理效果来看,活性炭吸附性能表现出色。单级 COD 去除率在 65%~75%,三级串联总去除率≥85%;在重金属去除方面,借助吸附与混凝的协同作用,Fe³⁺去除率达 90%,Cu²⁺去除率为 85%。
在经济性上,活性炭吸附系统的投资成本约 120 万元,包含设备、管道等。运行费用方面,活性炭消耗 0.8 元 /m³ 污水,电费 0.3 元 /m³,合计 1.1 元 /m³。而且系统稳定性良好,连续运行 3 年,未出现穿透现象,抗水质波动能力强。
总结来看,活性炭对难降解有机物(如多环芳烃、抗生素)吸附效果显著,但需要结合氧化预处理来提高可生化性。同时,重金属吸附需配合化学沉淀,避免活性炭孔隙堵塞。在优化方向上,采用改性活性炭(如负载 Fe₀或 TiO₂)可增强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,联用膜技术或高级氧化工艺(如臭氧催化氧化)则可延长活性炭寿命。